在自贡贡井和平广场,曾经屹立着一个雕像,他就是贡井人的骄傲--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秘书---雷铁崖.
雷铁崖是谁?谁是雷铁崖?
雷铁崖(1873—1920),原名昭性,字泽皆,入同盟会后署名铁崖。清同治12年9月13日(1873年11月2日)出生在富顺县自流井石头沟(今贡井区双塘乡石沟村)一盐商家庭.
四川自贡人吴玉章(1878-1966)、谢奉琦(1882-1908)和“雷铁崖(1873-1920)堪称辛亥革命之“三杰”....
雷铁崖是槟城光華日報第一任總編輯(1910-1912).....
1910,檳城閱書報社带头开会议决招股出版,选出六人专办此事,他们是:黄金庆、陈新政、丘明旭、杨汉翔、林贻博及曾受兰。时适胡汉民因营救汪精卫(因在北京刺杀摄政 王戴沣不遂被捕(1910年4月16日))出狱事来槟城会陈璧君(她是槟城人,于1912年在广州下嫁汪精卫),巧遇上阅书报社要组织报馆,乃由胡汉民代 撰招股序文及简章,并即介绍编辑人员。雷铁崖(曾任总编辑)及张仕鹃即为胡汉民与孙中山商定后所聘请者(谢诗坚, 2010)
創刊於1910年12月2日的《光華日報》,是由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,報名出自中山先生的構想,含「光復華夏」之意,中山先生並親手寫下這四個字,這四個字即是近百年來《光華日報》的刊頭和建築物招牌上的字體。《光華日報》创刊社址是120号打铜仔街(120, Armenian Street, Penang)
雷铁崖为创刊(1910年12月2日,即庚戌年农历十一月初一)初期的《光华日报》报头题字。
《光華日報》由胡漢民和檳城華僑如黃金慶、吳世榮、陳新政等共同創刊,第一任總編輯為中山先生欣賞的四川才子雷鐵崖。當時是中山先生授意胡漢民寫信力邀雷鐵崖,再由中山先生兄長孫眉到上海力邀,雷鐵崖才同意到檳城上任,而在雷鐵崖的邀請之下,戴季陶(又名戴天仇)也南來檳城出任編輯之職。
創刊初期,《光華日報》每天出版兩大張,社論、新聞、廣告一應具全,為了爭奪保皇派報紙的輿論陣地,雷鐵崖在《光華日報》履任的一年餘期間,以社論、諧文、笑話、雜談的方式,發表文章近百篇,他極具震撼力和鼓動性的寫作方式,日獲當地華僑敬重,國民黨元老馮自由後來曾說,南洋華僑在辛亥革命中提供的人力和財力,雷鐵崖的一枝筆功不可沒。
在這期間,《光華日報》風行海內外,上海、廣州、福州、檀香山、舊金山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地71處均設代理。後來中山先生革命成功出任臨時大總統之際,雷鐵崖還曾返大陸擔任中山先生的祕書。
據1911年5月24日的檳榔嶼《光華日報》記載,羅仲霍(1881-1911, 黄花岗烈士)回國前曾拜訪自貢名人雷鐵崖,兩個人行祭飲之禮後,羅仲霍自言自語說:「此行實省老母,顧能再南渡否,不可知。」國難當前,羅仲霍仍有拳拳孝心,難怪雷鐵崖感慨地說:「世豈有忘親事敵之人,而能捨生取義者哉。」
他担任斯职为期一年有余,1912 年返国抵沪.
1920年5月8日,雷铁崖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一生追求革命,四次创办刊物并任主编或主笔的宣传家重病去世,终年48岁。
今天, 雷铁崖的雕像被遗忘在垃圾堆中.....
遗憾, 遗憾.....
报业巨子、诗人雷铁崖(1873-1920)
陈思逊
(一)
雷铁崖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报业巨子、诗人,曾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。雷铁崖原名昭性,字泽皆,初号詟皆,正号铁崖,联系其姓氏,用意欲以雷霆之声唤醒国人。1873年11月2日 (清同治十二年九月十三日),生于四川富顺县自流井(今属自贡市)一盐商家庭。在弟兄五人中雷昭性行四,后因父亲经营盐业不善而遭破产,雷铁崖只得辍学,割牛草助父谋生。1894年(清光绪二十年),雷铁崖与李宗吾、谢奉奇、曾昭鲁等同入炳文书院,就读于卢庆家山长门下。1900年,参加府试,与弟雷民心(昭仁)同进秀才。求学期问,雷嗜性理学,言行凝重,曾自比宋儒,被同学戏吁为詟圣。随二十世纪初,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,雷深受感染,开始接受新思想,“好说改革,乡人目为王安石”。1904年6月,他偶遇自东京留学归来者,得悉东京留学界情况,极思往会该处革命分子。乃于当年9月,约集同志赴日留学。是时家乡风气末开,父兄阻其行。得母陈氏与岳父李玉廷之助,潜行得脱,雷铁崖启程是半夜偷逃的,只有好友张荔丹在釜溪河畔送行。后由泸州东下,出三峡,11月抵沪,于1905年1月到达日本,先后就读于大成学校和宏文学院。作为“激荡于新潮流,民族思想愈勃发不可遏”的诗人,以挺身而出拯救危亡为己任,现在他终于如愿东渡,“一曲骊歌辞祖国,几回搔首望慈严”;他在《旅夜偶书》中吟道:“难国风尘奴隶泪,北听烽火虎狼兵。男儿不拯神州劫,辜负龙泉壁上鸣。”在《步剑华原韵》中写道:“渭水潮流归猛恶,骊山烽火伴登临。匈奴未灭家河有?无定河边莫苦吟。”
1905年,孙中山自美国抵日本,8月20日,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。五天后,雷铁崖由孙中山介绍、川籍同学黄树中主盟加入。他经常撰述革命论作,发表于《民报》。9月,与四川留日学生共同创办《鹃声》杂志,开始其文字鼓吹的革命生涯。《鹃声》以“发明公理,拥护人权”为主旨,通过宣传,唤起四川及全国同胞挽救民族危机,建设新的中国。在创刊词中引用了古诗句:“子规夜半犹蹄血,不信东风唤不回”,以表明同仁的恳切态度和坚定信心。雷铁崖任主笔的《鹃声》杂志,因主张革命排满最激烈,被清吏参奏为“专以叛国革命为宗旨”;“清政府惊呼:”“此报若行,将乱中国”。遂通过驻日公使明令封禁。1907年3至5月,雷铁崖独立复刊《鹃声》,出版《鹃声》复兴第一号,改用文言文作掩护,继续坚持爱国革命宣传活动,在文章中,主张用革命手段破坏专制政体,“恢复祖国,以建民主政体”。
1907年12月,吴玉章在东京创办《四川》杂志,雷铁崖担任编辑和撰述工作。该杂志以“输入文明,开通民智”为宗旨,有“西南半壁警钟”之称,在当时颇有影响。雷不仅诗兴联翩,大抒爱国怀抱,还认为蜀中西鄙之地,锢蔽为甚,他必须效申公说法,一醒聋玻,呕心沥血。他在论著《警告全蜀》的长篇论述中,以犀利的文笔,记述了自《辛丑条约》签订后,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险象,我国子民处于“刀下之肉糜”和“枪下之血肉”之境遇。要挽救中国的危亡,就必须破除对政府、官吏、士绅的“依赖病”,依靠爱国志士的共同努力来完成。他号召人们“各尽心力,合力图谋”去拯救国家。《四川》杂志后来因言论激烈,被日本政府封禁。1909年7月,返沪任中国新公学等校教职,以民族思想灌输学生,其间因仇家以革命党陷害,清吏指名捕拿,仓卒间逃到杭州西湖白云庵为僧。在为僧期间,仍任浙学生创办的《越报》编辑,作发刊词,并撰《名说》,批判儒家的纲常名教思想。他在文中疾呼:“今之中国,已如大厦之将倾,非推去旧宇、重建鸿模,其何以历风霜而蔽风雨?故欲谋今日之中国,必先涤尽旧日之陈朽,以改良社会之观念。”而后始足“以铸造新国民,以竞争新世界。”这时期雷也发表了不少诗歌,在《题〈四川〉杂志》末尾写道:“强权世界风云惨,亡国名词父老思。一寸河山一寸泪,写来红润笔花枝。”在《忆蜀》中则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,其中吟曰:“哀鸿遍野草离离,怕说红羊浩劫时。岂独焚身高氏鬼,又逢哭庙汉家儿。三秋禾黍蜀官泪,五色花笺古井悲。白雪阳春和不得,萦怀故国总情痴。”
(二)
1908年底,雷铁崖由日本回国,寓居上海。他痛人心不醒,思借学校教育鼓吹革命,乃受聘于上海中国新公学任教,民国名人胡适也在该校任英语教师,胡与川藉学生但懋辛等人来往较多,因此与雷也有交往。1909年秋,端方在上海搜捕革命党人,雷铁崖被通缉。匆忙中雷向胡适借了床棉被,连夜赶到杭州白云庵出家,怀着“英雄失败只逃禅”的无奈心情遁入空门。每晚都睡不着,睡不着就写诗,以哀鸣啼血的杜鹃自况,用悲愤的歌声唤醒国人。诗作中充满了 “杜鹃夜半声凄绝,不是愁人也泪流”, “竖尽星旗思拍马,招来蜀魂再啼鹃”。“杜字啼红春欲泪.长弘化碧月留痕”“一寸山河一寸泪,啼来红润笔花枝”, “五月悲秋游子梦,三更啼月蜀王魂”; “身随野鹤饭金粟,心有啼鹃痛铁函”, “鹃因口瘁啼衔赤,烛为心伤泪堕红”之类的诗句。不仅四川党人读了要流泪,在南社中也广为传诵,博得了“啼鹃诗人”的美名。在《参禅白云古刹苦不能静诗以遣之》的长诗中,叙述他身坐蒲团,心却荡游;“忽刺秦皇胸,忽斩楼兰首。忽悲乌江驹,忽饮黄龙酒;或击祖生楫。或撞亚父斗;或恸钟期情,或泣任肪后。”有时坐着坐着,还忽然佯狂地唱起《满江红》来。后来他吟诵着“金戈铁马文明血,荆棘铜驼祖国秋。谁遣骄儿横海窟.阿童持节下龙舟”,乘槎去了南洋。
1910年7月,反清革命活动处于低潮,孙中山决定将南洋支部迁往马来西亚地区的槟榔屿。当时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,急需南洋华侨提供足够的财力、人力,以持续支持在华南地区的武装起义。这就需要大造革命舆论,来鼓动华侨捐资筹款。而此前革命派建立的“开明演说书报社”、《中兴日报》,已相继关闭和停刊,因此,孙中山决定创办《光华日报》。中山先生原想让胡汉民任总编,后考虑雷铁崖最恰当,便让胡邀请雷来槟榔屿,又让长兄孙眉到上海催促。1910年秋,雷从上海出发,经香港到南洋,筹组该报创刊,并由方次石、周杜鹃等人协助。《光华日报》的命名,为孙中山先生手定,意思是“光复华夏”。张群指出:“光华者,以光复中华为职志者也。光有二义,一曰光复,二曰光大。”“在清之季,革命力量集中于推翻满清帝制,故先破坏而后建设,宣传方针亦准此趋向,以努力创造环境,前仆后继,再接再厉,艰难险阻,百折不挠,卒能有所成就,收文字革命之功。”
《光华日报》于当年12月2日创刊后,即与《槟城新报》为首的保皇党报刊,展开激烈论战。在论战中,雷铁崖笔锋犀利,鞭辟入里,文笔极富鼓动性和震撼力。他不仅以社论长文制敌,还间以谐文、短论、幽默、小品、时评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出击,予论敌以重创。经过近100天的大论战,《槟城新报》招架不住,连换三任主笔,最后败下阵来。南洋华侨从此对雷非常敬重。革命派从而夺取了槟榔屿这块舆论阵地,并取代了新加坡成为同盟会海外革命指挥中心。其时,孙中山召开槟榔屿会议不久,即赴美洲各地劝募华侨,走前特请雷铁崖教授两女孙蜒孙婉国学。1911年底,孙蜒到美国留学。次年雷接到孙蜒从美国的来信,正打算回复时,却得到意外的消息:孙蜒因病回澳门已不治而逝,年仅19岁。悲痛之余,曾写诗悼曰:“一书绝笔悲无复,万里还乡病不知。噩耗骤闻伤往事,蛮风蜒雨学诗时”。雷铁崖主持《光华日报》一年有余,发表署名文章达278篇之多,长篇连载64次,诗作21首,加上旧作整理,几乎天天都有雷的作品见报。这是雷铁崖办报生涯中,最为辉煌的时期。该报畅销各地,一时洛阳纸贵。上海、广州、汕头、福州等地,多家报社代为销售,其设在香港、南洋和美洲等地的代理处,多达71个。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曾回忆说:“时总理远游欧美,黄克强、胡汉民均已他适。独次石与蜀人雷铁崖在报上大声急呼,发聋振聩,使英、荷两属侨胞之精神为之大振。”后来,南洋华侨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孙中山,为国民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,其中雷铁崖的宣传鼓动,功不可没。
(三)
1912年元旦,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,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,胡汉民任总统府秘书长,雷铁崖应邀担任秘书,并转邀好友柳亚子同往。柳受不了约束,以吃不惯西餐为借口,挂冠先去上海。只干了半个月,当时胡汉民等人主张对袁世凯和谈,雷铁崖极为不满,结果只干了半个月,也卷被辞职,索性到西湖游玩去了。走时写下一首诗:“一笑飘然去,霜风透骨寒。八年革命党,半月秘书官。稷下竽吹暂,邯郸梦已残。西湖山色好,莫让老憎看。”同年6月,雷铁崖回四川探亲。在轮船上,一位不堪主妇凌虐的幼婢,因过度疲惫而失足坠江,诗人为此悲愤难抑,在斥责封建专制的不平等后,面对大洋彼岸的自由民主先驱嗟谈:“共和虽云建,平等究何果。谣望美利坚,呜呼林肯颇。”回到故乡自流井,时隔八年,物是人非,心情十分复杂,他对此吟诗曰:“半肩行李带嚣尘,历遍风云剩此身。万里初归沧海客,十年重见故乡人。离家岂识桑田改,入境频惊景物新。望到闾门翻瑟缩,倦游季子旧时贫。”同年年底,雷铁崖应邀到北京,担任国民政府嵇勋局审议员,并参加垦植协会本部工作,同时兼代《民主报》主笔。
1913年3月20日,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。22日,雷铁崖发表《宋教仁被暗杀之研究》,抨击袁世凯政府为“暗杀政府”,“厉行专制,灭绝革命”。4月,袁世凯向英、法、日、德、俄五国签订善后大借款,他又著文斥“政府之罪恶”。 讨袁 “二次革命”失败后,袁世凯大肆控捕革命党人,身居北京的雷铁崖也受到监视,处境艰危。他在德国友人何德梅的帮助下,不久即潜离北京,经上海、福建转赴南洋,并于1914年5月在新加坡创办《国民日报》,继续从事反袁宣传。该报由雷铁崖和金碧梧主笔政,雷撰写了发刊词,紧接着发表长文《敬告南洋同志》,揭露袁世凯祸国殃民的罪行,劝导华侨再接再厉坚持革命,对那些势利而又投机的“准同志”,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斥责。1915年1月17日,他又发表《梅袁同异论》,把袁世凯与恶魔梅特里(Metternich,1848年前奥地利外交大臣和首相)相提并论,说袁之侦探密布全国,“暗杀栽诬,万恶丛发”,其特务害民手段,较之梅特里“辣心毒手有过之无不及”。此后,他一发而不可收拾,继续写出大量诗文反袁,直到当年9月,《国民日报》因故停刊为止。
1916年6月,袁世凯病死,雷铁崖曾一度回到上海。鉴于当时政府受北洋军阀掌控,局势仍很混乱,雷只有重返新加坡。由于国事日非,忧怀难释,他就借酒浇愁,时在醉乡,终于渐成精神病态。只要有人提到国事,他就狂歌笑骂不止。南洋华侨于1919年2月护送雷回上海修养,后因再度发病,朋友只好将雷送回老家自流井。雷铁崖回乡后的晚景,据厚黑教主李宗吾所见,这位啼鹃诗人仍是“满肚皮不合时宜,对时事非常愤懑。旋得疯癫病,终日抱一瓶酒,逢人即乱说。常常独自一人,倒卧街中,人事不醒,警察看见把他弄回。”1920年5月8日,雷铁崖重病去世,终年48岁。“鹃因口瘁啼衔赤”,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志士仁人,死得非常凄清寂寞。1925年3月,上海《民国日报》在“征求雷铁崖先生诗文启事”中写道:他“坎坷一生,未尝稍贬其节”、“革命先觉,功成不居,蒿目时艰,卒以忧死”等语,对雷铁崖的一生,做了恰当的评价。
(四)
雷铁崖还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位有成就的诗人,其书法也名噪学界。他同清末民初的重要革命文学团体“南社”及柳亚子等人关系密切。从1910年4月“南社”在西湖唐庄第二次雅集起,雷铁崖多次参加“南社”的集会和重要活动。柳亚子称他“工诗文书法”,大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印行的《雷铁崖集》一书中,收有一百余篇诗作。综观雷铁崖的诗歌作品,绝无旧时文人吟风弄月、无病呻吟之作,而是以爱国精神和革命宣传为主线。他前期去国怀想,游子苦吟,充满了对国家危亡和民生凋敝的忧愤之情。当国家面临列强侵略,人民在苦难中呻吟,而清朝统治者却一派歌舞升平,成天醉生梦死,“满座貂禅贺太平”,自然引起爱国者的愤懑。作为“激荡于新潮流,民族思想愈勃发不可遏”的诗人,以挺身而出拯救危亡为己任,他在《旅夜偶书》中吟道:“难国风尘奴隶泪,北听烽火虎狼兵。男儿不拯神州劫,辜负龙泉壁上鸣。”在《步剑华原韵》中写道:“渭水潮流归猛恶,骊山烽火伴登临。匈奴未灭家河有?无定河边莫苦吟。”同时,又以哀鸣啼血的杜鹃自况,用悲愤的歌声唤醒国人。诗作中充满了“杜鹃夜半声凄绝,不是愁人也泪流”, “竖尽星旗思拍马,招来蜀魂再啼鹃”。“杜字啼红春欲泪.长弘化碧月留痕”“一寸山河一寸泪,啼来红润笔花枝”, “五月悲秋游子梦,三更啼月蜀王魂”; “身随野鹤饭金粟,心有啼鹃痛铁函”, “鹃因口瘁啼衔赤,烛为心伤泪堕红”之类的诗句。不仅四川党人读了要流泪,在南社中也广为传诵,博得了“啼鹃诗人”的美名。
雷铁崖的后期诗歌,表现出对民主革命的不成功,充满了极为失望的情绪。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,袁世凯“帝制自为,颠覆共和”,致使专制主义复辟。雷铁崖力主反袁,把这个“冢中枯骨”称黄之日,视为共和“出殡”之时。他怒斥这一独夫民贼“终使神皋归分擘,河山何处余寸尺”;他常表现出落寞、悲愤难平的心境,意识到民生问题的严峻与迫切,他在《彝陵夜泊》中写道:“国难未闻生卜式,闾闫安得稳高眠。”在回川的路上,他一面吟诵“漫嗟行路难,吾将归老矣”、“英雄仍作旧书生”;一面又放浪形骸,流连歌场声色,“妇人醇酒傲风尘”。他常借酒浇愁,吟诗作赋,继而乘醉狂书。他思想矛盾,报国无门,反映出当时一位忧国忧民诗人的复杂心情,也是中国近代志士仁人中悲剧性格的人物。这就注定了他的诗歌,具有苍劲沉凝而又凄婉悲壮的风格。
(source: 陈思逊 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, http://www.eyii.com/news/member/20071014/2729.html)
< Copyright © 一宁网 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 (http://www.eyii.com/news/member/20071014/2729.html ) / 陈思逊 自贡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>
雷铁崖故居 & 雷铁崖墓
雷铁厓故居地址及位置: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长土镇石沟村 3 组,背靠池塘山,面向石头沟及东碳厂。北纬 29 21,东经 104 42,海拔高程 331.7 米。 雷铁压故居始建于清中期,坐北向南。占地面积约 3000 平方米。贡井名人辛亥革命志士雷铁压的祖宅,现存建筑面积 350平方米,原有上、中、下三厅,戏楼,左、右侧院构成,庭院式四层复四合院,木柱、半架结构、悬山式屋顶、屋脊灰塑宝顶,飞檐翘角,檐下雕梁画栋,门窗、撑仿、柱础均存雕功。现大部分布局改变、结构改变。雷家大房子修建一直是雷氏家族住宅,解放时政府接收分给村民居住,部分留给雷家子孙。雷铁压从政府辞职回乡,居住于雷家大房子老宅并在老宅病逝,去世后即葬在雷家大房子左侧坡地上。该院落1957 年中厅被焚毁,由于村民修拆建布局和结构大变,现仅剩后厅一列正房,面阔 5 间 23 米,进深 3 间 13 . 28 米。 2006 年 7 月,贡井区将雷家大院及雷铁压墓公布不可移动文物点。
“原来这个院子很大,有八个天井,几十间屋,现在雷家的人都搬走了……这的确是一座大院子,但已经残破不堪得让人感到苍凉。不过,其高耸的屋脊和有着精美浮雕的挑撑依稀可见曾经的风光。老人热心地指着大院东面荒坡中一小快草地说,“这就是雷铁崖的坟”。我们都感到吃惊:这哪像个坟啊?既无垒土,更无墓碑,分明是一堆荒草嘛!我们虔心暴走半天而来,就权当它是铁崖墓吧!(http://zg.sced.cn/htmls/20110415163055.html)
可怜的民主革命,可悲的革命家.....
可悲的中国....自豪的经济成就,甚至不能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, 革命家雕像,故居; 中国人已忘记了这位革命家 .....遗憾, 遗憾.....
也就是槟城人的失望....
雷铁崖是槟城光華日報第一任總編輯(1910-1912), 现在, 《光华日报》已经成为世界華文報業新聞史上發行歷史最久的華文日報.....世界曆史最久之民營華文報...
《光華日報》创刊社址是120号打铜仔街(120, Armenian Street, Penang), 如今是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.
槟城人不会忘记雷铁崖(Lei Tieya).....
References & Further Study:
1. 历史学家:1220是创刊纪念日 百年前今天《光华日报》诞生, http://cnews.cari.com.my/news.php?id=7871
2. 石头沟里闻啼鹃 暴走铁崖故居, http://zg.sced.cn/htmls/20110415163055.html
3. 被遗忘在垃圾堆的大总统秘书, http://club.kdnet.net/dispbbs.asp?boardid=1&id=6974695&page=1&1=1#6974695
4. 孙中山与《光华日报》(下),谢诗坚, http://www.kwongwah.com.my/index.php?view_type=news&date=20101220&id=24
5. 拜谒吴玉章故居 纪念辛亥革命,http://zg.sced.cn/htmls/20110415160635.html
6. 谢奉琦故居设立标牌, http://www.dgjjq.com/show.php?cid=2&classid=2&id=297
7. 大公井古盐文化旅游区, http://www.dgjjq.com/list.php?cid=3
8. 雷铁崖, http://www.phoer.net/people/l/leitieya.htm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